在福州市場許多茶葉店老板都在感嘆“現在生意難做”、“早幾年做茶生意的人才賺錢”!對于茶農進城賣茶的業態來說,幾年來的市場變化的確很大,早期茶葉店數量沒有如今多,同業競爭自然不存在激烈的問題,雖然賣茶就是賣人情面子,有些在城里的老鄉還是會支持捧場,生意自然好做。后來開茶葉店的不再都是進城賣茶的茶農,而是不少在城里有社會地位的人士開起茶葉店,這些老板的人際關系遠勝進城的農民,甚至連茶農的老鄉都礙于其面子而轉向支持他們,使得進城賣茶的農民頓感日子難過,可見許多茶葉店賴以生存的基礎便是人際關系。對茶農進城開店賣茶帶來生存壓力的還有另一支終端銷售大軍,那就是茶葉連鎖專賣店和茶葉小賣場,這一群體仗著資金的實力,在媒體上造勢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導致茶農的店鋪生意日趨冷淡。
茶農從靠關系賣茶到受“關系網”的打壓,足見茶農在“關系戰”中很容易敗下陣來,也就是說茶農賣茶的方式在市場競爭中沒優勢可言,一些有社會地位人士在茶葉市場中占據明顯優勢。茶葉連鎖專賣店雖然通常是企業行為,但具體到某個門店時還是“關系至上”的營銷手段,這種業態目前不成熟的表現在于專賣不專,許多早期只賣“鐵觀音”的專賣店,一看紅茶市場日漸紅火也兼賣起紅茶,甚至賣更多種類的茶產品;此外的茶葉小賣場也是連鎖經營的形式,只是企業資金實力更為雄厚,可以動用媒體搖旗吶喊招攬生意,在目前市場上明顯占據上風。在多種業態并存的茶葉市場,雖然目前有明顯的優劣之分,但從長遠來看茶葉市場誰能稱雄天下還是充滿變數的。
從消費市場需求上看,中國茶葉消費市場還在不斷擴大,許多地區還沒形成喝茶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在不斷地改變之中,并逐步成為流行趨勢,所以中國茶葉市場還是充滿生機和商機的,如茶農賣茶的方式在福建市場已是夕陽產業,而在一些外省市場卻能如魚得水,只是這種方式也一定是權益之計。因為消費市場總是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消費者不僅喝茶還會對茶的質量和品牌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這種需求的變化,許多茶葉企業就必然走向死亡。
從市場環境來看,短期內仍有茶企最好生存的空間,因為中國市場的監督管理松懈和消費者的消費意識簡單,是茶都能上市叫賣,這對許多低海拔茶葉產區來說,不要為防治蟲害而使用了大量農藥而擔憂。但這個問題遲早是要面對的,屆時不再是出口茶葉才有“農藥殘留”的限制,這種產地生產格局發生變化就勢必影響到市場終端的格局。加上目前各地茶葉產區缺乏茶葉區域品牌規劃,假冒偽劣盛行的監管亦屬空白,變相地支持了一些企業擴張帶來量上的需求,只要消費市場需要什么茶,不論需求量有多大企業都能滿足需求,這種現象也不可能永遠存在,屆時各產區完善了品牌管理,對市場格局又必然產生深度的影響。
從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看,在中國短期內雖然難以改變茶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現狀,但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必然引來資本市場的關注,一些財團介入茶葉行業是必然的結局,還有一些現有企業在未來壯大了,讓許多中小企業死去,讓行業巨頭誕生這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從幾種門店的對比來看,茶農賣茶經不起同行的競爭,這種業態只適合在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連鎖專賣店需要發展商具備諸多的條件,不是所有企業多有能力做好,現在的專賣店大都因為資源有限和專賣不專而難以長久生存;小型茶葉賣場式的專賣店因為沒有資源優勢或說沒有全面的資源優勢,當網絡發展起來后難以保證多個產品系列的貨源安全,即難以控制產品質量和杜絕假冒偽劣,一旦一個小賣場出現危機事件則全盤受牽連,處于高風險高危機的經營狀態。
市場因為細分才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升,細分才有利于企業的力量集中,細分才有利于消費者利益的保障,所以市場的發展總是在細分中前進。因此,許孫鑫認為茶葉市場的最終獲勝的業態無疑是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連鎖專賣店,當然還應該強調是真正掌握了可靠產品資源的連鎖專賣,因為市場規范后或行業巨頭出現后靠關系賣茶、靠忽悠賣茶就不再是優勢了。